| 代码 | 名称 | 当前价 | 涨跌幅 | 最高价 | 最低价 | 成交量(万) |
|---|
中信建投发布2026年中国经济和政策展望:2026年宏观中性情景是,全球仍处于科技周期扩张阶段(中周期) ,全球小周期共振向上(得益于欧美日财政货币宽松) 。外需反弹,中国地产经历4年下滑后对经济负面冲击减弱,内外需共振,中国走出通胀低谷的条件越发成熟。2026年走出通胀低谷 ,具体含义是PPI同比可以转正,CPI同比抬升。对应资产定价方向:①本轮有色PPI已见底回升通道中,黑色PPI距离见顶还有较大空间 ,这也意味股票牛市尚未终结。②PPI同比转正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,指向风格大切换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 。③黑色PPI起势往往对应债券熊市,目前尚未看到这一点。明年下半年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债券方向调整风险。
全文如下中信建投2026年中国经济和政策展望:走出通胀低谷
2026年宏观中性情景是 ,全球仍处于科技周期扩张阶段(中周期),全球小周期共振向上(得益于欧美日财政货币宽松) 。
外需反弹,中国地产经历4年下滑后对经济负面冲击减弱 ,内外需共振,中国走出通胀低谷的条件越发成熟。
2026年走出通胀低谷,具体含义是PPI同比可以转正 ,CPI同比抬升。对应资产定价方向:
①本轮有色PPI已见底回升通道中,黑色PPI距离见顶还有较大空间,这也意味股票牛市尚未终结 。
②PPI同比转正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,指向风格大切换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。
③黑色PPI起势往往对应债券熊市 ,目前尚未看到这一点。明年下半年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债券方向调整风险 。
一 、从2025到2026:中国走出通胀低谷的条件越发成熟
全球在疫后迎来一轮通胀中枢上扬,主流国家里似乎只有中国通胀在“逆行 ”。与海外回不去的低通胀不同,中国连续几年维持偏低通胀。
国内外通胀剪刀差一直挑战人们对中国再通胀期待 ,直至市场普遍接受一个长期叙事——地产孱弱压制内在需求,地产起不来,所以中国便将长期处于低通胀 。
事实是否如此?我们可以先参考日本经验。
我们强调 ,中国在超大规模市场、全产业链优势、科技创新潜力、全球影响力以及政策工具箱等方面展现出远超1990年之后日本的独特优势和路径。只是就地产周期方面,中日的确有相似之处。核心因素在于,战后东亚经济体依次承接欧美产业转移 ,工业化带动城镇化,东亚经济体用20~30年时间完成了一批批极致压缩版的城镇化,因此东亚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跟随一个副作用 ,地产表现大起大落 。
我们可以从日本地产历史中得到两条有趣的经验。
第一,中长期维度,经济真正摆脱地产长期拖累,需要不良资产出清。
第二 ,地产大拐点之后,经济依然可以阶段性迎来通胀反弹,前提是地产下滑压力最大时期过去 ,且总量经济寻找到新增长动能,例如外需回暖 。
例如1994~1996时期日本满足上述条件,日本也在这一阶段迎来通胀和利率反弹 ,股票迎来牛市。
展望2026年,中国走出通胀低谷的条件越发成熟。
条件之一,2022年~2025年地产对中国经济拖累最严重时期正在过去 。
条件之二 ,若2026年美国科技周期仍处于扩张期间,那么欧美日主要经济体财政货币宽松必然将全球带入一轮复苏。
二 、怎样看中国两大增长驱动力:2026年的出口和地产?
2022~2025年,中国流行“两面论”叙事。
新兴经济和传统经济叙事分裂 ,前者如火如荼,后者持续低迷;国内需求和海外需求分裂,前者一再弱于预期,后者高位扩张 。两面论叙事隐含一个推论 ,内需和外需相互对立,此消彼长。
然而一旦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宽更远,回顾二战之后大部分国家普遍的地产周期经验 ,从中可以得到重要规律,一国地产周期往往内嵌于全球经济周期。全球经济周期反弹,一国地产面临的周期下行压力也会极大缓解 。
这一规律也将同样适用于中国 ,尤其是当中国地产经历大拐点之后,俯冲势能最大时期过去。
中国出口,2026年可以有更强劲表现。
2025年中国出口已经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,因为中国制造抗住了一轮堪称二战之后最猛烈的贸易战。即便今年以来新增30%关税税率,即便中国对美税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,中国制造依然突破了关税壁垒 ,保持了中国出口的全球高份额 。
展望2026年,三大动力继续推升中国出口。一是美国面对中期选举,重回“美式”稳增长,财政货币带动美国需求小周期回升。二是欧日经济体重回财政扩张 ,需求也较2025年回升 。三是非洲、中东、拉美等经济体承接中国产能转移,扩大资本开支。
中国地产,阶段性企稳越来越近。
中国幅员辽阔 ,人口总量及流动性复杂性可以说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。我们曾经用系列深度来回答中国地产诸多问题,其中有一个结论值得反复强调:中国高能级城市(套户比<1)和低能级城市(套户比>1)适用两套截然不同的框架来分析。
针对中国低能级城市,住宅已具备消费品属性 ,一个落地的量化标准便是房价收入比。针对中国高能级城市,人口流入导致住宅有稀缺性,地产仍具备一定金融属性 ,适用投资品定价模型 。一个落地的量化标准是净投资回报率。
根据我们测算,三四线地产弱企稳的迹象越发明显,一旦收入悲观预期收敛 ,三四线房地产下滑速度收敛。这也是我们强调的,2026年中国地产下行斜率较2025年收敛 。对中国地产总量而言,一线城市占比并不高,观察中国地产总趋势 ,最终还是要关注广大非一线城市。
我们提示,与其着眼于房地产价格的绝对趋势,以此作为股债定价锚 ,2026年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最悲观预期是否阶段性改善,这对股债定价方足够重要。
三 、怎样看中国财政和货币:是否还需要期待“超量”政策刺激?
我们还是先看日本。日本经验给出非常反直觉的信息,走出低通胀 ,政策只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。
应对低通胀,政策可以为经济托底,抑制低通胀带来的连锁负面效应 ,但很难只靠政策走出内在需求不足。
走出内需不足,真正需要的是新增长驱动力。这也是为何,过去几年偏低通胀进程中 ,市场期待的“天量大刺激 ”始终未兑现,政策一直保持相对冷静克制 。
展望2026年,货币金融条件仍宽松,但央行主动维持充裕流动性的必要性下降。
地产下行斜率若较2025年改善 ,居民及地方财政缩表将进一步收敛,央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大幅缓解。
加之中性情境下美国科技周期依然扩张,财政货币宽松带动全球进入一轮复苏 ,届时2026年下半年美联储或将结束货币宽松 。外部流动性宽松停止,中国2026年货币宽松的必要性也就进一步下降。
以此来看,2026年金融货币和流动性取向总体偏稳 ,而非进一步大宽松。
展望2026,“大财政”的含义是配合中国战略方向而侧重民生化债,大力度逆周期不再是未来方向 。
财政已经在转型路径之中 ,十四五乃至十五五财政规划,指明中国财政三大转型方向。
方向一,中国财政预算内扩张 ,预算外收缩,财政运行体系更加透明。
方向二,中国财政支出更偏向民生和科技,逆周期对冲性质的基建投资大幅缩减 。
方向三 ,中央政府财政话语权加强,尤其针对存量债务化解。
财政转型大趋势之下,预计2026年财政运行的重点依然是化债和投资民生。
四、走出通胀低谷:一场由基本面预期反转带来的资产重估
走出通胀低谷含义 ,2026年有望迎来PPI同比转正和CPI同比抬升。
基准情形下2026年PPI同比增速逐季修复,Q4 PPI同比增速有望转正 。
内需收缩节奏放缓,但修复总体偏缓 ,CPI抬升斜率有限,核心CPI整体维持稳定。
走出通胀低谷,股、债 、汇、大宗将如何演绎?结合历史情景 ,我们给出四个判断。
其一,有色PPI筑底企稳往往预示股票牛市启动 。
其二,PPI同比转正对上游企业盈利有重大指示意义。
其三 ,PPI转正可预示股市风格再平衡。
其四,黑色PPI见顶往往预示着股票牛市见顶 。
①一旦确定全球科技资本开支周期仍在持续,那么本轮有色PPI确定见底,然黑色PPI距离见顶还有较大空间 ,这也意味着自去年924以来一轮股票牛市确定性启动,且牛市尚未终结,更大行情仍可期待。
②根据我们测算 ,PPI同比转正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,这也意味着风格切换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。
③按照我们的中性情景推演,加上反内卷政策预期 ,黑色PPI或已经在筑底阶段 。
④黑色PPI起势往往意味着债券熊市,目前尚未看到这一点,明年下半年我们需要关注黑色价格的边际变化以及中国债券风险。
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。今年以来 ,居民消费开始回暖,但恢复水平有限,未来延续低位震荡 ,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,仍需密切跟踪 。消费如持续乏力,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。
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。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,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 ,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,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,仍需观察。
限于数据可得性存在统计不够完备的风险 ,存在模型失效导致的测算误差风险及数据统计误差风险 。
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,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。
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,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。
(文章来源:人民财讯)
股票办理开户:陕西股票配资公司-中信证券:青海锂盐湖出现停产 锂价有望走出底部区间
正规股票配资公司:重庆股票配资开户-产业链强势跃升!半导体并购浪潮来袭 15只绩优潜力股曝光
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在线客服:股票开户哪一家比较好-中信证券:稳定币的政策利好预期对加密货币的上行有利
重庆配资公司:股票账户开户-Meta AI华人科学家田渊栋:“AI没有上限 现在只摸到了智能的边”
配资开户公司: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-中信证券:首个“AI+”行业政策落地 电力数智化发展前景可期
股市配资开户.加杠网:股票怎么配资-中信证券:看好未来原奶、肉牛周期共振上行 推动上游养殖公司业绩改善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